現況與實地訪查
隨著桃園升格為直轄市後,不僅在地方層級有了提升,更在社會保險政策上有了顯著的改善,其中更以獨冠全台的老年三節禮金與育兒津貼吸引許多國民設籍桃園加上桃園市位於大台北都會區與新竹科學園區之聯絡要塞,北上可以聯絡台北,南下可以聯絡新 竹與中南部各主要城市。
尤其在台北都會區漸趨飽和且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許多人已放棄居住臺北,選擇遷居桃園並採取通勤方式往返工作地點,以上總總使桃園成為2017年人口增加率最高(千分之十九、全國平均值為千分之一)、淨遷入最多(2500人、全國值1700人)與粗出生率最高(千分之十、全國平均值為千分之七)的三冠王。
而人口快速的增加也讓桃園市存在已久的交通問題浮上檯面,以『車』為本設計的道路規劃究竟給行人帶來多大的困擾?
我們拍攝了一支實際行走在桃園市區道路的影片以顯示市民用路時的兩大問題:與車爭道、騎樓行走困難。
問題
接下來我們將分為人行道及公車兩個主題做探討
壹、人行道
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壢區及桃園區(見表一及表二)桃園區與中壢區面積僅佔全市9%,人口數卻佔全市39%,道路交通問題更顯嚴重。
從道路面積的圖表 (見表三) 中我們發現人行道面積的比例僅僅只佔了0.03,這樣的數字顯示出桃園市行人環境是非常擁擠危險以及急迫需要改善的。
桃園市各行政區面積占全市面積比率(%)
桃園市各行政區人口占全市人口比率(%)
桃園市各類型道路面積(平方公里)
桃園市各行政區面積占全市面積比率(%)
衍生道路交通之問題
綜合上述,我們歸納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人行道在都會區佔比太少,演變成人車共道的情況導致人車追撞的事故發生機率高。
根據桃園市工程局資料顯示人行道比率僅佔0.03,每年行人車禍受傷的案件數高達一千五百件,如此龐大的數字代表我們應該更嚴謹的審視行人用路問題,並作出做出適當的改善措施。
2、替代人行道的騎樓路面不平導致行人行走困難,沒有一個友善的道路環境。
現有的人行道大部分為騎樓地走道,但是桃園市各區的騎樓中有需多路面都是凹凸不整的,更有許多店家將龐大的器材放置走道中導致行人行走時充滿障礙物變得更加壅塞。
現有的桃園市道路交通政策中確實已經從改善人行道中著手,分別從五大面向進行,其中包括了建置行人防護措施、 確保行人環境暢行 移除障礙物……等。但種種措施卻仍還是不足以優化桃園市的行人道路交通安全,人的性命是最為可貴以及脆弱的,若我們不能確保行人的安全,又何來完善的道路交通呢?
貳、公車
根據前面的介紹,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桃園市的道路面積狹小,而人行道比率低及騎樓不平階而行走困難,導致人車爭道進而影響了桃園市的交通。
而在這樣交通壅塞且人口及工商活動集中的情況下,土地的面積有限,若闢建道路仍會造成供不應求的問題,因此就更需要利用大眾運輸來適當地緩解交通。但是根據相關統計指出:桃園市的大眾運輸工具使用率,包含台鐵、高鐵及計程車等使用率只有僅僅9%,而市公車的使用率甚至更低,只有將近5%。(見表四)
表四
桃園市公車之問題
那我們以桃園市公車來分析,為什麼使用率這麼低呢?
從桃園客運顧客意見反應表統計出桃園市公車有的問題不外乎是以下三點:
1.常有司機自己在站點限制載客數量
2.公車APP上的資訊與實際車況不符、班次太少、站牌的調動及更新資訊沒有公佈
3.司機服務態度普遍不佳,卻也沒有效改善的管道
綜合上述幾點,我們歸納出了以下兩個原因導致上述問題:
1、家族企業壟斷
經過調查之後我們發現,桃園市的公車長期由地方家族壟斷。而也因為沒有其他廠商競爭導致了公車的素質參差不齊,品質非常飄忽不定。公車司機也常常到站不停或是直接不載客,超速違規以及隨意謾罵乘客等不按規定行事的事件,在桃園市幾乎是隨處可見且每天都在發生的。而也因為壟斷,導致在常有民眾投訴的情況下也絲毫不見改善。
(圖一為桃園市公車與民眾擦撞所發生意外)
在這樣公車司機不按規定行事,到處橫衝直撞的情況下,不管是有沒有搭乘公車的民眾都是一樣的危險。
2、公車老舊
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到桃園市的公車比起其他縣市是相對老舊的。根據桃園市交通局資料顯示,桃園目前有640輛公車,平均車齡是6.66年,而其中超過10年以上車齡的公車就有205輛,占比高達32%。而這也讓桃園成為六都之中老爺車數量最多的直轄市。
(圖二為桃園市民提供之公車圖)
由圖二我們可以看到,公車的窗戶已經碎裂了,而且範圍也不小,但廠商卻沒有做及時地更換,反而只是用膠帶貼補就繼續讓公車上路。在這樣老舊的公車裡,不僅搭的不舒服,民眾的安全問題更是我們需要去趕緊改善的。
(圖三為早晨間桃園公車與雙北公車之內部圖對比)
在圖三中我們可以看到桃園公車內部如此的昏暗,照明設備僅剩最前面幾個是沒有受損的,但廠商也沒做更換。而椅子的部分也稍有破損,搭乘品質與雙北地區相比有一段差距。
在上述兩個原因的影響之下,不難發現為何桃園市公車的使用率會如此的低,在服務及設備兩者品質都低落的情況下,也難怪民眾寧願自己騎車開車也不願意搭乘公車,不僅更省時間也不必因為司機不好的態度及違規麻煩了自己。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桃園市自小客車與摩托車的登記比率逐年成長(見表五),這也導致桃園市的公車不但沒有為桃園紓解交通,反而成為了桃園交通的一大毒瘤。
(表五:桃園市自小客車及摩托車成長率(%))
改善
改善一: 盡快推動完善的道路規劃
因過去在市區規畫上多以『車』為本,導致桃園市許多人行道過於窄小,也仍有許多路段未鋪設完整。希望市府增加人行道長度、拓寬寬度及進行整平與美化。人行道改善是長久的計畫,與市民們深切相關,希望市府能加速進行,使桃園市漸漸走向一個以『人』為本的都市。
改善二:提升搭乘公車之便利度及舒適度
根據上述提到的桃園市公車老爺車問題,希望市府在短時間內將200台老舊、不堪使用的公車淘汰,換成方便行動不便者上下車的低底盤公車,給予市民安全及舒適的搭乘環境。再者也希望市府協助客運公司整合站位、票價及路線以降低民眾搭乘公車之難度及不便。
改善三: 公布評鑑不佳的公司
根據發展大眾運輸條例,政府有責任監督大眾運輸的運作,並定期辦理評鑑。辦理評鑑的目的應是希望能透過公開審核、懲治或鼓勵各大公司,達到品質的控管。然而現今評鑑卻只公布表現良好的業者,卻不公布表現堪憂的業者,絲毫無法起到威嚇作用! 只會使實際營運成果不佳的業者繼續苟且偷生。因此,希望桃園市政府除了自身能做出的直接改善也希望市府能改善評鑑制度,修改法規,加重處罰及公布評鑑不佳的公司。
資料來源與其他資訊連結